作伙 福利
哞
乳牛福利該怎麼做?乳牛畢竟是農戶的生產工具,倘若落實福利能帶來經濟價值,使產業再升級,生產者何樂不為?不過,他們往往囿於經濟能力、勞動力與資訊不足,沒有相關概念和知識,或者不知從何尋找協助。如果政策端沒有相關配套、誘因與推力,銷售端不願意協助,消費端不在狀況內而漠然不支持,徒然讓酪農感到孤立無援,乳牛福利窒礙難行。
沒有議題是一座孤島。乳牛福利不只只是牧場端的責任,跟其他行動者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。那麼,我們可以怎麼行動呢?
產業發展上,諸多關鍵當由政策著手,使酪農業升級、永續發展、更有競爭力。
本土化的乳牛福利規範正在制定當中。一開始可以就基本項目,低標準但強制要求,過程監督、輔導酪農場逐漸改進,或逐漸增加其他項目。也應改善現行的鮮乳標章、生產履歷制度,將獨立酪農納入規範與保障範圍,並與乳品品質做整合。甚至制定乳牛福利的專屬認證系統與標章,並讓公正的第三方單位去稽核,使社會大眾能夠就標章做出消費判斷。
酪農業工人天天都是忙季,缺工問題嚴重。目前有兩條可行的解決之道:① 開放移工人力、②設備自動化。目前酪農業已確定開放移工,然而豐樂牧場主人黃常禎表示申請門檻高、每牧場限聘一名,不太符合需求;偏偏導入自動化設備的成本遠高過人力,因而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建議,政府應輔導酪農以低利貸款引進自動化設施。
政策端:制度的訂定、整合、稽核不可少!
要獲得消費者信任,銷售方必得先提供值得被信任的基礎。
動社呼籲乳品廠商制定並公開「牛乳收購動物福利政策」,讓消費者真正了解喝下去的牛奶,背後福利的實作、契作酪農場的資訊等等;甚至給予補貼讓酪農添購「電子健康監測」及「自動化設備」等新型科技產品。如此有助於精準掌握乳牛的健康狀況,亦能提供給消費者公開檢視的資料。
例如鮮乳坊以高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向理念相近、願意優化的酪農收購生乳,每年盈利的一成更回撥給牧場進行設備升級、提升員工福利。龔建嘉表示去年便有牧場拿那筆錢買了一台 20 萬元的刷背機,對生理上不太有幫助,但能夠減輕乳牛的心理壓力。
銷售端:還給民眾「吃的知情權」,消費信任抓得牢!
消費端:我們選擇了什麼樣的消費社會?
任何的消費行為都是一種表態,決定社會被形塑成什麼樣子。
身為商品鏈最末端的消費者,其實具備強大的影響力,能夠要求產業的改善。我們可以更主動關心乳品資訊,飲入同時,追問手上這杯牛奶是怎麼被生產的。友善、安全的高品質鮮乳可能售價較高,我們應清楚價格背後的意義,若有消費能力則可以支持比較友善的鮮乳品牌。
由於目前許多的牛奶資訊並不透明,可以寫信、打電話,要求乳品廠的牛奶收購標準納入動物福利層面,並公開福利項目和評鑑資料。也可以偕同親朋好友、小孩,趁著閒暇時到開放觀光的牧場走走,一窺酪農業的最前線,來一趟食農教育之旅!
知情乳牛處境,珍惜每一口牛奶
早餐的一顆荷包蛋、在海洋公園演出餵食秀的海豚、遭逢路殺的石虎……動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我們所見、所感卻常常忽略了牠們。牠們是脆弱、會感知的生命,是地球的一份子,為人類社會貢獻良多,值得受到善待,而非默默地受傷、死去。
動社的調查,或多或少引發酪農業、不諳乳牛處境的民眾一片譁然。乳牛福利的要求,並非刻意找酪農業麻煩;也不是要讓消費者「聞牛奶色變」,進而都不喝鮮乳。鮮乳是當代社會的重要營養品,酪農業是臺灣農業實力堅強的代表之一,我們應該做的,是設想如何讓它變得更好。
乳牛福利在實務操作上,牽涉牧場的飼養環境和健康管理,小牛、泌乳牛、乾乳牛各階段各有不同的需求,照顧者的素質亦相當重要。指標需要具體、接地氣,是一項大工程,有賴政府、酪農、學者等各方專家討論、試作、取得共識而後落實。
充分知情,是消費者的權益。身為商品鏈最末端的一般民眾,我們應當珍惜喝下的每一口牛奶,追問它是怎麼被生產出來的,確認自己並無遭到蒙蔽,無知地痛飲乳牛的血與淚。否則徒留遺憾,徒然讓結構持續屹立不搖。
一杯牛奶,通往更安心、更永續的社會,這六萬隻乳牛的福利之路,讓我們陪伴牠們走完。